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巍(qū)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古地名)之请,开大碛路(道路之意),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耆,又遏绝西域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获得罪名)。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cuō)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但太宗坚持己见,以其地置西州,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设州县,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魏征与唐太宗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不同意见。
2024-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这次改革是从强制征发的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根据边防的需要,“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朝廷供给衣粮,长期戍边,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此外,还加强马匹供应,助力平队战斗力,扩充屯田范围,增加粮食产量。原来丢失的许多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改革军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改革军制的历史意义。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唐代诗人卢纶(739—799)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一诗中曰:“沿溜入闾门,千灯夜市喧。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该诗内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藩镇重视文化发展B.诗歌成为文学主流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坊市制度遭到废除
2024-03-29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中内容是关于唐朝政府与回纥关系的信息(部分)。据表中信息可判定的史实是(     

内容

出处

(唐高宗)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

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

《旧唐书》

内容

出处

唐肃宗李亨颁诏令曰:顷自凶渠作乱,宗社陆危,回纥特表忠诚,

载怀奉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舆而载宁,缵鸿业而

攸重

《唐大诏令集》

十一月,戊午,回纮至带汗谷,与郭子仪军合;辛酉,与同罗及叛胡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捕虏一万,河曲皆平。子仪还军洛交

《资治通鉴》

A.唐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所缓和B.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
C.回约对唐朝统治稳固有突出贡献D.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畅通无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贞观初年,唐朝灭东突厥汗国后,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吴忠)、东至幽州(今北京)的沿长城地段,并在该地区实施羁縻府州体制,仍以原来的首领充任府州都督等,他们有觐见皇帝、贡赋版籍的义务,但实际事务归政府掌握。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唐朝因地制宜的地方管理政策B.旨在推动突厥族的封建化进程
C.呈现出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趋势D.便利于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贞观四年,唐征伐东突厥,突厥部众降附唐朝,对于如何处置突厥降众,大臣温彦博主张,“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选其酋长,使人宿卫”。对其民众则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授以生业,教之礼义”。该主张(     
A.包含有民族压迫内容激化了民族矛盾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C.导致地方割据不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
2024-03-03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7 .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2024-01-29更新 | 115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排演《圣寿乐》时,在舞蹈中巧妙地变换16次队形,变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这16个字。在金城公主入藏和亲的欢送会庆典上,唐中宗令皇宫马球队与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据此可推知唐代(     
A.宫廷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B.与域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艺术体育具有一定政治性
10 . 唐开元年间的户部文书对边疆治理有如下规定:欲招抚土著或流民,应当由州或都督府上呈中央,不得立刻招抚,若擅自处置,所耗财物按监守自盗处分。这说明(     
A.政府试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B.边疆治理向内地模式靠拢
C.归附唐朝的边疆民众数量多D.唐朝民族政策呈严苛倾向
2024-01-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