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唐太宗晚年在谈到用人体会时说:“用人之道,尤为未易。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舍短取长,然后为美”。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     
A.注重扩充国学规模B.知人善任,各取所长
C.落实三权分立理念D.改革吏治,发展生产
2 . “隋末风云天下乱,强盛基业毁于旦。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挟群雄天下半……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诗中帝王所建立的盛世被后人称为( )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元和中兴
3 .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这一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
4 .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撤职,他求唐太宗看在自己曾是秦王府故人的份上可以取消处分,被唐太宗严词拒绝:“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由此可见(     
A.唐太宗以社稷为重不徇私情B.唐初君权受到制约
C.唐太宗意识到反腐的重要性D.唐初官员腐败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宰相房玄龄奏言:“今闻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对曰:“饰兵备冠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治道,务尽重负,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这反映唐太宗(     
A.奉行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B.注重整顿官僚队伍以定民心
C.认识到发展军事的重要性D.以维护百姓利益为根本追求
6 .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以下史实发生在他统治时期的有(     
①知人善任,实行轻徭薄赋       ②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③开创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   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求得佛教经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A.兴盛的原因B.割据的结果C.衰落的过程D.农业的发展
2023-09-28更新 | 222次组卷 | 2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贞观二年,公卿奏请陛下“营一阁以居之”,太宗以“靡费良多”拒绝;太宗下诏曰:“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分土之实存焉。”正式实施宗室刺史制度(皇子等皇室成员任州刺史);又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和灵活土地法令,鼓励农业发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隋末战争造成了社会动荡B.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C.“仁政”思想的影响扩大D.长期动乱阻碍农业生产
9 . 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2023-08-15更新 | 723次组卷 | 5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末风云天下乱,强盛基业毁于旦。少年军从雁门关,果断英明才俊干。大唐开国建功章,扫灭群雄天下半。玄武乱生平内患,九年继位次贞观。千年难遇圣明皇,文武双全凌烟赞。”该诗提及的帝王(     
A.统一全国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D.被尊奉为“天可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