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 . 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包容、适应融合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21849年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31859年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41863年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51871年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61895年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71899—1904年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81903年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91909年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2)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1-02-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货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为布帛。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2022-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021-11-20更新 | 463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运河(通济渠与邗沟)已开凿完成,从长安到江都,沿途设置离宫四十余所……他从洛口乘龙舟沿黄河及运河南下,龙舟高四十四尺,长二百丈,其他各式各样的船也有数千,仅挽船士即有八万人。这个伟大行列长达二百里,两岸并有骑兵夹辅着前进。凡距离所经路线五百里以内的地方政府,都得献食,所献的都是水路珍奇的食物。

材料二   米价便宜到每斗十三个钱,今山东省一带的青、齐等州,斗米只要三钱;社会秩序也异常良好,行旅可以行万里不持寸兵。人口也急剧地增加,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共有户8412871,口48143690.较之贞观时代,几乎增加了两倍。


(1)材料一的“他”指的是哪位皇帝?江都是今天的哪座城市?皇帝的种种行为,最终给他的统治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举一例补充说明该结论。
2021-04-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大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新唐书·魏征传》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材料一中唐太宗怎样“以古为鉴”和“以人为鉴”的?
(2)材料二中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唐朝出现的什么盛世?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该盛世产生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中国的手工业蓬勃发展可见一斑。四川、云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可以大量出口国外。陶瓷业也很发达,全国有二十多个著名窑址。中国的东南沿海多优良港湾。其周围有造船工场,能够造出载重量大、适合远航的海船。这些优势远大于陆上贸易。而陆上贸易由于安史之乱后出现很大风险,于是海上贸易更加繁荣起来。

——摘编自林家劲《唐代广州与南海的交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唐朝海上贸易发达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秦、明两朝都曾修筑长城以抵御少数民族进攻,唐朝有大臣曾奏请修筑长城,但皇帝一笑置之,下列对唐统治者不是很重视修筑长城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退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时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唐统治者尊崇道教,倡导无为而治
D.唐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周边少数民族与唐关系缓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前期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摩尼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市舶使,在一些地区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置的“蕃坊”也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2020-12-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四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有何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2020-11-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