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
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2023-10-04更新 | 467次组卷 | 130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衡水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
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2023-06-07更新 | 7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B.汉藏两族的交融进程大为加快
C.唐蕃建立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D.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
4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三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角度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唐朝对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实施的措施,简析唐朝少数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2021-12-11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1-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陈寅恪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与这段话的主旨最为契合的标题是
A.帝国的扩容:从汉族帝国到中华帝国B.民族的交融:中原对周边的文化吸引
C.文明的优势:封建正统理论的变异D.观念的迭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拓展,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唐都长安的胡化盛极一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立安西都护府B.唐代长安已被少数民族攻占
C.唐朝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D.统治者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8 . 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9 .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A.唐朝国力强盛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他主张对外开放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10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出自《陇西行四首》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王昭君嫁给单于B.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C.藏族的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