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中央统治集团内都的一对主要矛盾。唐朝为解决这对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B.设置节度使C.实行三省六部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22-12-1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2021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主张:汉代的三公九卿虽然也有机构,却是因人设庙,即先有宰相或三公,后有相府和公府。隋唐却是先有三省六部,然后再任命长官和次官,机构在前首长在后。对比两种制度,可知唐朝
A.丞相权力逐渐加强B.机构重叠,职权不明
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D.中央行政制度日臻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日趋成熟,初步形成彼此监督与制约机制,该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六部制D.中书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
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
2021-06-15更新 | 2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A.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B.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D.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
2020-10-09更新 | 363次组卷 | 25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4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5-2016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二下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唐太宗到唐肃宗,皇帝私人秘书机构的职能逐渐从“文学侍从”发展到“专掌内命”的内相,架空中书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反映了
A.文官政治色彩日益浓厚B.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D.宰相议政职能逐渐消失
2020-07-11更新 | 741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以尚书省六部通过寺监和州县维持国家正常运行,以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台省”并列。据此可知,唐代
A.权力制衡特征明显B.“台省”平行和平等
C.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监察权成为最高层级
2020-06-17更新 | 110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2020-03-17更新 | 223次组卷 | 40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如图“汉至唐三省制的形成”,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央官员品位较低B.制度建设具有延续性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中书省地位逐步下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