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察举制的弊端
C.科举制的兴起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唯一标准
2024-01-04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A.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B.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
C.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D.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
2023-04-13更新 | 166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该学者意在强调察举制(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
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2023-02-14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A.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B.以科举考试为主
C.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11-14更新 | 296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时期,察举制依赖乡里清议,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将评议权收归中央。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B.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
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D.起初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2022-10-20更新 | 1234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路,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世禄制B.征召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2-10-03更新 | 601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     
初唐时期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科举考试
唐朝中期需经过“户部籍阅”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部分科目报考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
唐朝后期“举人曾为官司科罚,曾任州县小吏,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任,考试官贬黜”
A.国家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
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
8 . 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A.以重家世为最要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
2022-09-15更新 | 1055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022-09-06更新 | 1158次组卷 | 149卷引用:安徽省涡阳一中2018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武帝时,“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这反映出,汉武帝时(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尚未形成严密的选官体系
C.注重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D.选拔人才体现了不拘一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