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723年,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A.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D.导致了六部职能丧失
2024-03-2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唐玄宗时,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以“素有宰相望”拜相,唐肃宗时以其“素有重名”,深得倚重。后来房琯经常称病,不肯上朝,常与人谈论佛道虚无之事,受到舆论的非议,终被贬为太子少师。材料表明唐朝(     
A.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B.社会舆论影响宰相选任
C.恩荫制度依旧广泛盛行D.佛道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024-03-14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负责文化教育的部门是多机构并存的。北魏始设的礼部(隶属于尚书省)主要负责文化教育政令的颁布,由秦九卿演变而来的内侍省(九寺)中的太常寺负责具体的祭祀和乐舞工作,由汉太学演变而来的国子监负责学校管理。这些机构组织反映了当时(     
A.制度设计主张因循守旧B.分权制衡为其设置初衷
C.政务与事务有一定分工D.中央集权得到适当加强
2023-11-14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文苑英华》专列唐朝中后期“中书制诰”与“翰林制诏(诰)”两大品类,其中“中书制诰”占四十卷,而“翰林制诏(诰)”却占到了五十三卷。由此可见,唐朝中后期(  )
A.翰林侵夺了三省的权力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科举制提高了文官地位D.扩大了宰相选拔的范围
2022-06-21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2022届高三新高考考点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592次组卷 | 6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新高考七省专用)
6 . 秦汉时期的“朝廷”常常作为宫殿的别称或皇帝的同意语,而隋唐的“朝廷”却被作为国家或政府的同义词。朝廷一词内涵的变化说明了
A.文化内涵抽象化
B.价值取向世俗化
C.国家体制官僚化
D.民本思想政治化
7 .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
B.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2019-09-16更新 | 1541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皇权走向了衰落
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C.出现“垂帘听政”
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
9 . 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C.三省六部制瓦解D.科举选官尚未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