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唐宪宗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为两制。朝廷的制诰、诏令、赦文等都由翰林学士执笔,中书舍人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这样,翰林学士的草诏权就被固定下来。唐代这一措施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B.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C.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D.两者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2024-03-1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2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2019-06-15更新 | 173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
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
2018-10-02更新 | 2432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唐代皇帝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唐太宗曾下优抚诏,特准李靖在家养病,只需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还以李勋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与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以后,又以“同平章事”为宰相衔号。因仆射按例不加“同平章事”,故不能行使宰相的权力,被排挤出宰相之列。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晖春《中华文明史话:宰相史话》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宰相制度变革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2016-11-18更新 | 1116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