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唐中宗在位,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他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B.官僚体制得到发展
C.君主专制权受到限制
D.中央机构已经健全
2 .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崩溃
3 . 唐代与元朝都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为中央行政机构
B.前者掌管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二者都是为了强化皇权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二者都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评价科举制度说“必有大批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的机会……”钱穆认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C.打破了士族垄断局面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的选官特点是
A.察举制是唯一方式
B.察举与考试相结合
C.察举与门第相结合
D.察举与征召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B.
C.D.
2017-02-23更新 | 17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西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 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 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文选集》
材料三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 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四 全党全国人民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 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D.恩 荫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的尚书台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参知政事
D.元朝的行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