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属员,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并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此后,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2 . 隋唐时期王朝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的宰相制度基本因袭隋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之职。高祖时期共有宰相十二人,太宗时期共有宰相二十八人,大部分是以他官兼、判或检校侍中、中书令者,“兼、判既非正官,亦属临时差遣”。贞观以来又常指定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按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高祖、太宗还设立文学馆、弘文馆,常召一些名儒学士入宫禁讲论文义,备君主顾问。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武则天当权后,宦官开始掌传达出纳之任,参预政治。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翰林学士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到宪宗时期,正式设立由宦官出任的枢密使,职掌类似于门下省的侍中,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而中书门下(政事堂)居于禁外,宰相较多地成了执行官。可见中唐以来,政治中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材料三   君权既尊,则辅相之权往往移于其所私暖。

——摘编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代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3)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简析材料三的观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朝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让帝王的权力表现出了优雅,表现出了理性,使中国古典政治智慧的优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就制度的整体性而言,隋唐的制度是秦汉时期制度的升级版。三公九卿之制进化为三省六部制,多员宰相代替单一的宰相,六部二十四司,是隋唐时代的行政机构,这是比汉代的九卿之制更加细密化的分工。贞观之治,就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它用具体而微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制度及其优越性。

——摘编自荣新江、辛德勇、孟宪实等著《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就制度的建制、实施,对社会发生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而言,的确很少有其他王朝能够超越唐朝。一心吸取前朝经验教训的唐高祖、唐太宗统治集团十分重视制度的建设。一个巨型王朝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历朝历代对制度建设都非常重视,下大力气制定和颁布制度,唐朝是其中佼佼者,堪称典范。

——摘编自胡阿祥、李鸿宾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堪称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建设“典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三公九卿的衙门在宫外,叫府或寺,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正规中央也叫外朝。皇帝为了方便处理政务,皇宫内部也有一些办公机构,叫台或阁,比较有名的是尚书台和兰台。汉武帝统治期间,朝廷还用加官的方式,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令其入宫办事。加官比较有名的有侍中、中常侍、给事中等。这些加官和台阁大权在握,形成事实上的决策中心,即“中朝”(或称“内朝”)。三公九抑离皇帝较远,主要是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中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新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2021-04-29更新 | 970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摘编自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请回答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2)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2022-08-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中宗李显(683684年、705710年在位)和唐睿宗李旦(684690年,710712年在位)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生的两个儿子,他们两兄弟先后继位当过皇帝。李显在位时,裙带关系组成的腐败集团操控了中枢政坛,他们诬告张柬之等谋反并将其杀害,后来韦后等人用毒饼将中宗毒死。睿宗即位后,让太平公主参预政事,掌握实权。宰相奏事时,先问其有没有与太平公主商量过,自己不发表什么意见。太平公主以皇妹恃功独霸朝政,行事有其母武则天之遗风,朝臣趋附其门者如市,自宰相以下进退系于公主一言。她见皇太子英武,欲废之另择闇弱,以长久把持权位,并将正直的宰相宋璟、姚崇、张说摈出京师。虽然愚闇的睿宗提前禅位于太子,但当朝宰相七人中仍有五个出自太平公主之门下。最后李隆基(睿宗之子)再次发动政变清除太平公主一党,才使得唐朝政局归为一统,结束了政治动荡的局面。

——摘编自袁刚《科举文官支撑唐中宗、睿宗朝政治乱而不坠》


(1)根据材料,概括唐中宗和唐睿宗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坛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7-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皇是鲜卑族的后裔,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唐王朝亲眼看到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赵宋则是吸取了二百多年间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而制定相关政策的。唐的立国者,对外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而宋的执政者,基本上采取守内虚外的对策。唐宋既然有诸多如此之别,唐宋文化也因之不同。唐型文化是胡汉文化的大交流,而宋型文化的基因是理学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兼杂其他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提升,其特质是封闭、自主、内敛。

——摘编自王宏武《略论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唐朝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方面,说明“唐型文化是胡汉文化的大交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风气、民族交往、主流思想方面分析说明宋型文化的特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