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这一变化导致(     
A.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B.基层治理制度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严重削弱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2024-03-08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陆贽(754—805)认为两税法的实际效果有限,造成“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这一现象的出现,客观上(     
A.放松了基层社会户籍管理B.固定了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
C.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加重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2024-02-2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3 . 唐代后期,理财型官员密集出现。度支盐铁转运使刘晏借助商人活动和市场作用,革除国家财政工作的积弊。盐铁使第五琦因“国用未足”而铸钱,创立盐法。及杨炎当政,推行两税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延续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导致了藩镇割据政局动荡D.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赋役
2023-11-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只有200多万户,即使到太宗贞观年间,户数也不满300万,还不到隋朝强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此种情况导致唐初(     
A.开始设计租调制B.继续实行均田制C.改革推广两税法D.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2023-11-11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史料最有可能围绕哪一主题进行选取(     
唐文宗大和四年,“西川税科,旧有青苗,如茄子、姜、芋之类,每亩或七八百文”。(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
“泸州所管五县……地接巴黔,作业多仰于茗茶,务本不同于秀麦”。(唐)李商隐:《为京兆公乞留泸州刺史洗宗礼状》
“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唐)司马扎:《卖花者》,《全唐诗》卷596
A.贞观之治时人民生活富足B.唐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两税法实施活跃农村经济D.唐朝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赋效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宋,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效,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说: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赞《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和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时人关于两税法施行的观点。
2023-09-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税收,下图为唐朝部分年份的税收变化。据此可知(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加强
C.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工商业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朝的赋税制度称为“租庸调”,恰巧拼成了《孟子》书里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项目,此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务使大家有田地,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唐朝的税制(     
A.对农民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意在保障广大农民有地可种D.扩大了征收赋税的对象
2023-06-05更新 | 80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4月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