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乡贡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牒,即科举应试者的家状,包括籍贯、父祖三代名讳、年龄、相貌、所习本经等。只要考生德行无缺,名实相符,一般政府皆准许其报考。这(     
A.明确了科举录取标准B.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
C.平衡了南北地区差异D.扩大了州县的自主权
2024-0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河南府人元稹(779—831年)早年考中明经,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也曾经担任过短时间的宰相,有《元氏长庆集》60卷传世。据此可知,元稹(       
A.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B.担任过内阁大学士
C.开启了乐府诗的创作D.任职过行省的官员
2024-02-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唐初三代时期,高中进士者多是士族出身,如唐武德五年(622年)首次科举考试中,陇西望族李氏的李义琛、李义琰、李上德三兄弟同时上榜,名噪一时。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文化发展存在阶层差异B.政治传统影响制度革新
C.社会地位决定了考试的成败D.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6 . 以下是汉唐选官制度的变革历程,从表中可看出科举制的实行(     
时间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
制度名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选拔标准德行、才能家世、道德、才能考试
组织者地方官中央委任中正官中央官员
A.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使得官员人数不断膨胀D.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同化D.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2023-10-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出身贫寒的科举官员,由于“来自田间,多由寒峻,其见识迂陋”,也不会逢迎阿谀,故对上司“作奸犯科,类不当行”之事,往往引经据典,加以阻拦;若由其经办处理,也能坚持律条,加以严惩。材料反映科举制(     
A.客观上有利于政治清明B.提高了官员的道德品质
C.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D.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2023-10-20更新 | 790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解读下列图示内容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度(     

A.侧重于进士和明经科目B.开创了武举取士的先例
C.选拔了各类实用性人才D.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吏部尚书崔亮说:“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可见九品中正制是由州郡中正负责推荐,将各品第人物的详情上报吏部,再由吏部授予职位。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是对察举制的继承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央集权
C.使人才选拔制度趋于完善D.使选官用人之权脱离了君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