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全面理解三省六部制

史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史料二   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史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的职能并概述三省制度的变化。
2022-10-0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优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处理庶政……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最后请皇帝裁决。其意在分配任务,方便皇帝集中管理,又能杜绝相权过分膨胀,限制其权力,可谓一举两得。

——摘自罗倩《浅析秦朝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材料二唐代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三省的划分又使宰相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不至于产生一权独大的现象;宰相官阶的降低使得宰相权力削弱。因而可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既能够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摘自《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政治上实行的“三公九卿”的名称和职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代的宰相制度是如何实现“君逸臣劳”的。
2020-11-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转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治通鉴·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提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1)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钼再到排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
(3)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18-0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