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203次组卷 | 46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中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3 . 武则天时始设“同中书门下三品”职务,这起初只是个临时性职务,相当于宰相。当宰相由固定的变成了临时的,三省的长官就成了虚衔。这一职务的设定(     
A.标志着三省制度的瓦解B.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C.破坏了三省的运行机制D.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
4 . 以下是《唐会要》中关于尚书仆射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尚书仆射的设置(     
◎秦:始置,为少府属官,盖掌少府文书法令。
◎东汉:尚书台之副。
◎唐太宗:尚书省长官,位同丞相。
◎唐中宗:不再是宰相,仅是虚职,属荣誉性赏功之官。
◎安史之乱后:仆射必加同平章事,始为宰相。
A.使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完备B.受到选官制度的直接影响
C.体现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D.表明其职能不断得到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就是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加强了皇帝权威B.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实现了民主决策D.有利于科学决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2022-06-08更新 | 6592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2-04-18更新 | 300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唐中宗时曾多次不经中书、门下两省而直接任命官员,但他究竟心怯,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A.君主权力得到加强B.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C.皇帝与三省之间相互制衡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0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周口商水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