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A.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现实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267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3 . 交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258398年)平城时期(398494年)洛阳时期(494534年)
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呼和浩特鲜卑墓大同深井墓河南偃师染华墓
解释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多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汉服特点)并存。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揉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也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材料二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新课标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发展趋势,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对研究该时期社会历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2020-1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和唐代文学史的材料,同时又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费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诗节选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香山寺二绝》
白居易
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提取材料中的唐诗信息(任选三首),说明上述唐诗对研究唐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和唐代文学史的材料,同时又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唐诗信息(任选三首),说明上述唐诗对研究唐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0-07-11更新 | 5974次组卷 | 74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7 . 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可证实
A.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已流传
B.科举制与唐诗的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C.《论语》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
D.五言诗源于唐代西北的民间地区
8 . 对外交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摘编自李方《新疆历史古籍提要》等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一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摘编自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开放·交流·合作

①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识),久乃还。

——《新唐书》


榆林窟壁画
《玄奘西行求法》

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古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三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2023-12-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因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A.唐诗全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核心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10 . 如图是出土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礼宾图》壁画(局部)。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A.朋党之争B.对外交往C.赋税制度D.藩镇割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