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脉相承的汉字,以汉字“马”的字体演变为例:


材料二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汉字“马”字的变化总结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文字演变的原因。
(2)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3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朝、魏晋时期、唐朝)的书法作品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分别说明图1、图2、图3的书法艺术特点,并分析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4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相会,会上各人做诗,□□□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如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画。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代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从<东京梦华录>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经济》


(1)依据所学,将材料中空缺的□□□是指谁?指出《兰亭序》属于哪种字体以及它的书法特点。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并结合所学,中国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2020-06-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