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有一段著名的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秦橘帖》

               晋尚韵                                                       唐尚法


       苏轼书法                            米芾书法                         黄庭坚书法                           蔡襄书法

                                                                 宋尚意

赵孟頫书法                              文征明书法                 徐渭书法     傅山书法

                                                                 元明尚态


结合材料,围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以这一时期书法风格的成因为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3-03-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脉相承的汉字,以汉字“马”的字体演变为例:


材料二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汉字“马”字的变化总结文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文字演变的原因。
(2)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所示是三位古代中国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
A.反映了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C.讲究“蚕头燕尾”的书写技巧D.呈现出“有章无法”的书法风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图3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的代表作品(局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黄惇《中国书法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图3艺术特点,并据此判断其作者。
2021-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凝聚和文化传承方面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摘自《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尽管中国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的更迭,但在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摘编自《汉字五千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领785人使团来华,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不超过一百人。进入21世纪的门口,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国家超过一百多个。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字的书写载体。并概括汉字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汉字的作用。
(3)材料三中,与18世纪末相比,21世纪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汉字历史悠久,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请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马”书体演变过程


材料二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普天之下,专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谓曰:“卿等欲朕远追商、周,为欲不及汉、晋邪?”咸阳王禧对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字……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

——摘自《资治通鉴》卷140

材料四   对汉字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民族做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国大陆70%的人母语是北方话,香港居民96%的母语是粤语,台湾73%的人口操闽南话。用各自的方言海峡两岸及香港的中国人无法交流。但他们都认同汉字方块字,不管是简体还是繁体。他们都把用汉字方块字印刷或书写的官方文书、文艺作品、报刊杂志和教科书等等,看做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摘自南方网


汉字被称为“一直活着的古文字”。依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指出汉字使用历久不衰的相关原因

2020-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摘编自《<兰亭集序>赏析》

材料二 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一类独立不羁的形象,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将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其身姿和眼神中透出,有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摘编自《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

材料三 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源头,而艺术则是社会源头流出的一股活水。顺着时间的足迹,它一路走来,有时沉静,有时潺潺,有时又猛烈的撞击,瞬间迸发出灵动的水花。

——摘编自《陈洪森艺术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9 . 材料  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他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他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在他二十岁左右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

(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