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       
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
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
2 . 赵州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古老、跨度最长的单孔敞肩圆弧拱桥,桥上装有精美石雕栏杆,整体雄伟壮丽,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赵州桥体现了(       
A.技术与艺术的结合B.隋朝建筑水平达到顶峰
C.南北河运交通便利D.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23-12-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唐朝学者韩愈注重儒家基本理论的建设,借鉴佛家注重禅定修习来提高精神境界的方法,从《礼记》中发掘出相关道德的修养方法。这表明儒学(       
A.主张格物致知B.具有一定包容性
C.影响佛教思想D.丧失了正统地位
4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文学发展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B.戏曲艺术成熟,出现京剧、昆曲
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D.小说成就突出,着眼于民风世情
2023-11-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司马迁开创纪传体通史体例,《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②《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③《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④隋朝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南朝宋文帝曾经说:佛教广大无边,是最高的真理,可以开通人们的心灵,如果普天下百姓都皈依佛法,“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这说明当时佛教(     
A.充当了维护统一的工具B.具备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已成为治国的主导思想D.实现了太平盛世的愿景
2023-1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唐代(618年-907年),封建制经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此已进入繁荣阶段,而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民族交融之后,封建政权更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在平凡的中外交往过程中,唐朝不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取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且无私地把自己的文化奉献给世界。唐代中外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放精神和友好特性,不仅在古代中外交往史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方亚光《从中外交往看唐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代中国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高峰是在中华优秀文化沃土上出现的。杜甫是“感时花溅泪”的诗圣,李白是“举杯邀明月”的诗仙,王维是“我心素已闲”的诗佛。材料反映了唐代(     
A.多元的文化气象B.诗歌成文学主流C.开明的民族政策D.安逸的社会氛围
10 . 下图为唐后期的毗卢寺壁画,共绘有罗汉、菩萨、高僧、城隍土地、往古道人、帝王忠臣、贤妇烈女等五百多身图像。毗卢寺壁画体现了当时(       
A.儒佛道三教并行B.儒学失去正统地位
C.经济文化的繁荣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2023-11-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