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提高行政效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得到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三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权力、选官标准和选官范围方面的变化,说明科举制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照抄材料不给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消极影响。(照抄材料不给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行政效率,请你为我们的行政部门出谋划策。
2021-11-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熙宁年间出现的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开创了中国古代乡民自治的历史先河。它的发起与实践不仅体现了宋代新儒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逐渐成长起来的主体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吕氏乡约》所蕴含的社会教化、政治整合与矛盾化解等功能成为宋代及后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补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民自治的积极性,夯实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宋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非常重视乡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治理念和乡治体系。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1)根据材料,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吕氏乡约》对加强当今我国乡村社会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5-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军事家.政治家。先后灭掉后蜀、南唐等政权,使国家逐步走向局部统一,巧妙施行“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编练禁军,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一切权利集中于皇帝,在中央,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地方,派文臣任知州,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科举上采取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度等措施,命人编定《宋刑统》,成为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天下的法典。大力整治黄河水患,修提筑坝,大量种树,定期维修,严格巡察;对运河、汴河等河流修整。注重收集大量图书,广泛奖励民间献书,充实官府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藏书,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宋太祖澄清吏治、重文抑式”。劝奖农桑,减经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建隆之治”。

——改编自百度百科


(1)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祖为国家稳定繁荣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祖所作努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04-19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与最终解决方案。

材料二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初统治者为了实现天下安定采取的具体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宋太祖针对“五代以来,领节旄为郡守者,大抵武夫悍卒,皆不知书,必自署亲吏代判,郡政一以委之,多擅权不法”的现象,于乾德三年下诏:“诸州长吏或须代判,许任宾席公干者,勿得使用元从人”,郡政由方镇的元从转移到朝廷委派的宾席公干者手中,宋廷开始剥夺藩镇的治民权。随着北宋统治的巩固,中央政府逐步废除节度使、刺史等唐五代时期军政合一、由武人担任长官、有利于藩镇割据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宋仁宗时期.地方行政的管理从唐代的刺史制转变到宋代的知州制。以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为主的宋代路级机构,除安抚使由所在路的首州知州兼任外,其他三司号称“监司”,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宋政府极其重视其人选。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不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万里之远,颦呻动息,上皆知之”。

——摘编自陈长征《唐宋地方政治体制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到宋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前期仿秦汉实行州县二级制。安史之乱,唐在全国设方镇任命节度使。平叛后, 方镇成为一级新政区,出现方镇州县三级制。方镇严重南弱了中央权力,唐最终亡于藩镇割 据。宋开国即收节度使政权、兵权和财权,所领诸州归中央,实际形成了州县二级制。但汉唐以来,国家幅员广袤、县级政区数目庞大,在二级制之上不设监察区是不可能的,但设监察区必然走向三级制,造成削弱中央、混乱分裂。如何突破二级制到三级制循环怪圈?宋派知州管理政务,直接奏事直辖中央;转运使转输地方财赋,以天下地形分路而治,路成为州之上新型区划;设按察使、安抚使、常平使等诸监司,溪辖地均称路。宋代路制不是州之上单一区划,其事权分诸监司,在权力分配上形成了二级半或虚三级制。宋朝路制使地方处于极度分权和无权状态,出现了内重外轻局面,带来长期积弱,内忧外患不止。

——摘编自《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区划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宋代重视这一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内容,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7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他们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乎行政区域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材料二   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和委员会主席及其他官员组成,长为州政府首脑。各州对州长参选和任职资格要求都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要具备选民资格、为美国公民、30岁以上及在本州居住五年以上的时间等条件。州长任期一般为2至4年,大约一半的州对州长强加了两届任期的限制,弗吉尼亚、肯塔基、密西西比三州则规定州长只任一届。尽管存在对权力集中的忧虑,美国现代化的趋势还是增强了州长的权威。作为州执法部门的首席官员,州长为保证“法律的忠实执行”,一般拥有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制定财政预算、发布行政命令、提出立法建议和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等权力。州长职位提供了天字第一号讲坛,从而允许了州长在政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可作为通往总统宝座的铺路石。因此,州长选举往往更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

——摘编自《英美地方政府治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北宋与近代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8 . 材料 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代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行政管理调整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朝惩唐朝和五代(梁、唐、晋、汉、周)藩镇割据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