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今中外历次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当做革新的重要举措,甚至树为改革的象征。从某种意义看,能否除旧布新、树立新风尚,是衡量改革是否深入和取得成功的风向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两件文物出土于山西大同。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大同“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屏藩,自昔用武地也。”


辽代汉人火葬琉璃棺(中原流行土葬)     金代汉人墓葬冥器木椅

材料二   辽太宗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辽法律分两套:一套用于处理契丹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衣服、饮食、语言各从其俗,在其他民族之间“皆用汉法”;而契丹“本类自相犯者”,则“用本国法”。

——岳麓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7课忽必烈改制知识链接


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件文物,结合文物信息描述辽金时期大同地区风俗的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古都北京

材料一   唐朝幽州地区的居民主要是汉族。623年,居于辽西的部分粟末鞋羁人迁入幽州。此后突厥人、契丹人、室韦人等迁入,定居在幽州的良乡、昌平、潞(今通州)等地。关外马匹和皮毛等产品输入,关内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输出,均以幽州为聚散点。唐朝幽州经常驻有大量军队。杜甫在《后出塞》中说:“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材料二

金熙宗统治时期(11351148年),金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改革女真落后的旧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遭到女真保守派贵族的反抗。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1151年,金海陵王颁发的《议迁都燕京诏》中说:“京师粤在一隅,而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深虑州府申陈,或至半年而往复;闾间疾苦,何由期月而周知。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金朝模仿汴京,经营燕京。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幽州地区的历史地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分析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