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
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
2023-05-08更新 | 101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嘉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官员的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府州司县吏人,幼年废学,辄入吏门,礼义之教懵然未知,贿赂之情循习已著,日就月将,熏染成性,…往往受赃枉法”。元仁宗登帝位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非用儒生,何以至此!”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正式下诏恢复科举制。曾经当过文天祥幕僚的南宋“遗老”赵文时年75岁,也闻风而动,其他“遗老”们也踊跃应试。元朝科举,无论是试题、场次、放榜,还是录取名额、授官,都明文规定对蒙古人、色目人优待照顾。

——刘安泰《谈元朝科举制度的废与行》

材料二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三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以前各系统、各部门为主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10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恢复科举制的原因,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元朝恢复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3-05-02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3 . 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物资供应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
4 . 《元史.地理志》载:“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羁縻”意为松散的管辖),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说明元代
①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②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
③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2016-11-18更新 | 2578次组卷 | 3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垄断对外贸易
2020-11-26更新 | 634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绿谷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元朝(     
A.推动了华夏族的最终形成B.之前的朝代包括汉唐疆域面积狭小
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疆域辽阔且加强了多民族的大统一
8 .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2022-07-05更新 | 294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后世学者对忽必烈的评价是“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其中能体现忽必烈“以夏变夷”的措施有
①改国号为大元②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
③在北京兴建都城④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有学者认为,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因为元政权的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据此可知,元朝的建立
A.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B.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C.保障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D.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