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初科举制度,沿袭唐朝。从宋太祖开始,科举制度就在逐步变革。宋人废除了“公荐”制等,取消了门第的限制,确立弥封、誊录等制度,且大量扩充录取名额。在录取名额中,北宋初年,南方籍进士数量是北方籍数量的近两倍。江南地区庞大的进士总量导致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这种比例悬殊下,北宋中叶,在南北大臣之间产生了对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

——摘编自傅璇琮等《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乔依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材料三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时期为解决“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所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相比,北宋科举制的变革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制度变革与社会变化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宋朝政府又在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它们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随之增加。

材料二 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三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内容,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经济时的不同用途。
2021-12-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g,上门闩),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地区西汉元始二年
2年)
唐天宝元年
742年)
北宋元丰三年
1080年)
南宋淳熙十四年
1187年)
北方965493459679
南方1112578301280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哪一时期。简单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突出表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南宋时,山地丘陵修梯田,沿江滨湖筑围田。今江苏南部刈(收割)麦种禾(水稻),一岁再熟。

——沈学年《多熟种植》

材料二   宋元时代纸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虽然两宋的版图比汉唐小了不少,但国家终于统一了。虽然北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蒙古对峙,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两宋时代国内经济的繁荣与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四大蒙古汗国更是横跨亚欧大陆,为大规模、远距离的商业流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李保均《商业流通革命》

材料三   两汉时期,门第观念由宽松到严格,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婚姻的滥觞。宋代,“庸耕不敢姻士大夫”的状况松动,“婚姻不问阀阅”的状况逐渐形成。豪强地主可能“朝为富室,暮为穷民”;高级官吏抑或是名门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贫民因此有了改变生活处境的可能性:“去为商贾、为客户、为游惰”。

——本书编写组《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成就。指出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代纸币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纸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进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婚姻”的制度基础,概述宋代社会的变化情况。
2021-06-08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隋朝运河线路图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隋朝相比元代航运线路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_____。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在材料一_____处填上合适的人名,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为保证中央财政收入采取的措施。
(3)指出材料二、三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宋朝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并以国家财政来源为例说明
2021-03-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太宗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
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
(公元1021年)
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
(公元1077年)
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8 .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隆二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二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镇太重”指的是什么现象?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朝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2021-04-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摘编自《贡院乞逐路取人状》

欧阳修说:“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不问东西南北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殊不知天下至广,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

——摘编自《欧阳修集》

材料二 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等都不用,止存留诏诰章表,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

——摘编自《通制条格·科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和欧阳修有关科举考试之争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政府解决焦点问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答题标准。
2020-11-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