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宋代在铜矿坑冶处设置机构,招集坑户,支给本钱;坑户自雇工匠从事开采,采得矿石后即送到官炉中冶炼,所产铜、铅交送官府。如信州铅山坑户募集十余万人昼夜开凿,生产铜、铅上千万斤。据此可知,宋代(     
A.匠户已获得完全人身自由B.钱荒现象得到根本好转
C.官营矿冶业吸纳民间力量D.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疆出土的元代黄色油绢“辫线袄”,在熟练使用宋锦传统技法的同时,又采用了波斯纳失失料,拼接肩、领、袖及襟边的方式;同时,黄道婆在海南将黎族的棉纺技术与内地纺织技艺结合,创制棉籽搅车、三锭脚踏纺车、弹棉椎弓等工具。由此可知,元朝(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纺织业出现技术融合与创新
C.南方纺织技术超越北方D.技术进步促进棉的广泛使用
3 . 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缺,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当时流行的谚语:“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元代(     
A.茶税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B.茶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
C.政府加强了对茶叶的经营管理D.茶叶的种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4 . 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棉花开始向北传播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棉布产量超过丝绸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2024-0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宋临安“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南宋杨万里诗云:“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南宋方志记载,“昆山县西三里处有东西杨庄,皆产瓜。”这些可用于研究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变更B.人口迁徙改变经济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升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北宋蔡襄的《荔枝谱》载,当时的闽江下游地区盛产荔枝,其中福州种植最多,“一家之有,至于万株”。福州荔枝不仅运往新罗、日本、流求等邻近国家和地区,而且远销“大食之属”。据此可知,在北宋福州(     
A.弃农经商现象已相当普遍B.海上丝路贸易开始兴起
C.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D.政府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豳风·七月》是中原地区最早记载葡萄的文章。《史记·大宛列传》清晰记录了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到了北魏时期,皇城洛阳许多地方都种了葡萄。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出产的葡萄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唐朝时引进了西域的马奶子葡萄,扩大了中原葡萄的种植规模。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并就地酿制葡萄酒;元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品种有萨伊必、裕租木、奇石蜜食等。

材料二   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除了河西与陇右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在政策方面,元朝放宽了有关酿酒的法令,私人也可以酿制酒类。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此外,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玉珏《中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葡萄种植与传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与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严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地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

材料二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9 . 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2023-10-21更新 | 50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2023-10-15更新 | 36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