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元代“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十分之九)”,而江南税粮又主要来自江浙,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一带的官田税粮在全部赋税中所占比例为45%至65%。由此可知,元代江浙地区(     
A.均田制焕发出勃勃生机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农民的纳税负担减轻
2 . 宋至道元年(995年)六月诏令,“凡州县旷土,允民请佃为永业”;天圣四年(1026年)诏令,“令招无田产人户请射,充为永业”;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下诏,“江东西荒田,乞募民承佃,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上述诏令(        )
A.扩大了国家编户齐民的范围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
C.旨在发展完善封建租佃关系D.使农民获得了更多人身自由
3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
2022-11-04更新 | 133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唐代瓷器,就色泽而言,可观者仅青白二色。至宋,则于青白二色外,更能为诸种耀目之红色、紫色,于是中国瓷色,五彩具备。这表明,宋代制瓷业(     
A.以五大名窑为代表B.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C.在继承中取得发展D.注重运用科技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诗句历史现象
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
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
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
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
A.AB.BC.CD.D
2022-10-27更新 | 361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6 . 据统计,元朝时期,仅皇室所掌管的为贵族提供专利和生活用品的手工业部门,就有五十余种之多。如:梵像局(雕刻绘画各种佛像)、出蜡局(金属制造)、鼓铸局(铸铜钱)、永利库(印造宝钞),等等。这反映了元朝(     
A.佛教成为主流信仰B.传统经济继续发展
C.社会习俗趋向多元D.官府垄断商品生产
2022-10-19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7 . 据史学家统计,从西汉到北宋建立时,全国人口总数几起几落,755年,人口峰值约七千余万,980年,全国人口降到三千五百四十万,但到12世纪初,包括北宋、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导致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B.王安石变法的影响C.海外贸易发展D.传统农业的新发展
8 . 南宋画家楼璹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绘制的《耕织图》,详实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等21个环节,以及桑蚕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等24个环节的全过程。该作品(       
A.表明文人崇尚农耕生活B.说明南方耕作技术超越北方
C.体现文人画的艺术特征D.反映了南方耕织技术的发达
9 . 两宋时期,江南、两浙、福建和四川诸路,种茶的园户极多。甘蔗的种植则集中在四川、广东、两浙、福建4路。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共3000户居民,“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B.区域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D.人口变动影响作物的种植
10 . 到北宋时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多煤炭的省份,多以煤作为冶铁原料和家用燃料。这表明当时(     
A.煤的开采量较大B.北方矿冶业超过南方
C.北方经济较落后D.手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2022-09-14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