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13年3月19日,一位纽约市民把在跳蚤市场上用3美元淘来的中国旧瓷碗,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222.5万美元的天价。据权威专家介绍,这只古碗“胎质极薄,碗身近乎纯白,闪着象牙般的釉色,代表了宋代瓷器的不同寻常和独特的美”。据此及下图可推知

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宋代瓷碗
A.宋代是制瓷史上的巅峰时期B.这只古碗可能出自宋代定窑
C.海外市场疯狂炒作中国古玩D.宋代海外贸易航线异常发达
2 . 宋朝的五大名窑是
A.汝窑、官窑、邢窑、哥窑、钧窑B.汝窑、官窑、柴窑、哥窑、钧窑
C.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D.汝窑、官窑、越窑、哥窑、钧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元代,出现了"江东木棉(棉花)树,移向淮南去"的情景;西瓜起初在"北方种者甚乡",元统一后"南江、淮、闽、广、浙,间亦效种"。这反映了,元代
A.经济重心南移明显B.区域性农业种植形成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
4 .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齐民,严格限制官吏利用职权强雇部民为婢仆,禁止掠贩良人为婢仆。这反映出北宋
A.社会矛盾基本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5 . 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这说明
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
2021-12-03更新 | 40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6 . 宋代粮食产量提高……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宋代川人记载:“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采茶货卖,以充衣食。”这反映了宋代四川
A.国家鼓励经济作物种植B.经济效益影响种植结构
C.自耕农经济的普遍衰退D.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针对土地问题,程颢曾提出“须限民田,如古井田”。而宋神宗说“如此即致乱之道”,认为只可以“利害”来使民“知所趋濉”,“若夺人已有之田为制限,则不可”。这反映出宋代
A.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B.私有财产观念增强
C.理学价值观受到冲击D.政府鼓励土地兼并
8 . 北宋真宗时期,福建引进占城稻。占城稻因耐旱、高产、早熟的特性,被迅速推广到整个长江流域。占城稻的引进
A.彰显福建农业技术高超B.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C.刺激江南人口迅速增加D.阻碍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9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镇州、赵州等地“客户多逃移,富者独不敢安处田里”。苏轼也曾说:“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又言:“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这反映宋代
A.地主对佃农依赖明显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不抑兼并的现象突出D.农民已经获得人身自由
10 . 北宋初年,占城稻传入中国福建地区,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并命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对外贸易以农业为主B.张贴榜文的可能是地方通判
C.经济重心南移到福建一带D.北宋政府对南方农业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