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掘, 在湖北荆州地区的北宋墓葬中, 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 有犁、楼、把、锄、镰等, 其中把、锄等农具较多。这说明当时荆州地区(     
A.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B.自耕农的数量增加
C.农民劳动强度的加大D.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2 . 宋朝时,民间存在大量田宅典没有向政府投税并将契约官印的现象。对于产生的纠纷,各地政府的态度大都是不认同此典卖行为。上述情形易导致(       
A.赋役征调的困难B.土地兼并的泛滥
C.法律权威的下降D.客户人口的减少
2023-08-01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改变户籍制度,分主户与客户,佃农摆脱了过去只能是地主私属的卑贱身份,成为编户齐民。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户口主要按其职业进行分类
B.政府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轻
C.户籍制度的变革适应了租佃关系的发展
D.主客户之分违背了征税标准的变化趋势
2023-07-27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据此可知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023-07-21更新 | 20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手工业出现了众多特色瓷器,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与之相关的结论可以是(     
A.宋朝长期稳定B.战乱助推经济C.宋代经济发展D.宋代贸易繁荣
6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
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
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2023-06-14更新 | 4847次组卷 | 3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神宗元丰年间,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浙西一带的农民每到秋熟,就到“土沃多旷”的两淮,帮助淮民收获,田主仅取收获的一半,“他皆为浙人得之,以舟载所得而归。”这表明南宋(     
A.人口增长压力导致季节性流动B.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对百姓职业更换限制松弛D.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3-05-28更新 | 980次组卷 | 9卷引用:纲要上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并规定对这些旱地作物“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出现了“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B.胡汉民族隔阂消除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2023-05-19更新 | 579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朱熹云:“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着心读。汉时诸儒以经传相授者,只是暗诵,所以记得牢……以其无本,但记得耳。”朱熹所批评的现象折射出(     
A.南宋印刷业快速发展B.理学逐渐走向僵化
C.士大夫思想日益教条D.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2023-05-19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1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宋代一亩或一亩多地即可养活一个人。而战国则要二十亩至三十亩(折今四至六亩)方能养活一个人……宋代最发达的地区的单位面积产量,大约是战国时代的四倍、唐代两倍有余。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A.稻麦复种技术的推广B.《农书》等农业专著的指导
C.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D.“上计”制度对官员严格考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