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23-02-23更新 | 361次组卷 | 43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
2022-11-30更新 | 52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专题05明清史(1840年前)
3 .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唐代瓷器,就色泽而言,可观者仅青白二色。至宋,则于青白二色外,更能为诸种耀目之红色、紫色,于是中国瓷色,五彩具备。这表明,宋代制瓷业(     
A.以五大名窑为代表B.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C.在继承中取得发展D.注重运用科技成果
4 . 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材料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险他州,唯蚕桑是务”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昔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的五大名窑是
A.汝窑、官窑、邢窑、哥窑、钧窑B.汝窑、官窑、柴窑、哥窑、钧窑
C.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D.汝窑、官窑、越窑、哥窑、钧窑
6 . 宋代粮食产量提高……而地狭人众地区逼迫着当地农户寻求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宋代川人记载:“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采茶货卖,以充衣食。”这反映了宋代四川
A.国家鼓励经济作物种植B.经济效益影响种植结构
C.自耕农经济的普遍衰退D.商品经济逐渐成为主导
7 . 北宋初,政府实行收购民户绢帛的制度。各地政府每年春天预估绢价,预先将钱借贷给民户,民户于秋税之时向官府缴纳相应数量的绢帛。这一措施
A.受益于青苗法的推广B.具有社会救济的功能
C.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
8 . 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缓解人口增长压力B.实现经济重心南移
C.加速农产品商品化D.刺激重农政策变革
2021-10-15更新 | 42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针对土地问题,程颢曾提出“须限民田,如古井田”。而宋神宗说“如此即致乱之道”,认为只可以“利害”来使民“知所趋濉”,“若夺人已有之田为制限,则不可”。这反映出宋代
A.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B.私有财产观念增强
C.理学价值观受到冲击D.政府鼓励土地兼并
10 . 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
A.生产工序较复杂B.主要服务于下层民众
C.商品化程度较高D.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
2021-07-20更新 | 467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