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18次组卷 | 85卷引用: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2 .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然就宋人孟元老所追忆之《东京梦华录》观之。则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中央官制上“制约机制”、“设官分职”的具体措施。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柳永词”的特点。并指出柳永的词属于哪一流派

2018-01-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廷进一步改善了南北之间的运河交通。民用的大部分粮食就靠商人从南方经大运河贩运而来。此外,商人们也通过大运河使南北的其他货物得以交流。另一方面,大运河的畅通也使元廷同南方的联系更加便利了。在大运河流经的地方,随着水运的发展,经济生活都比较活跃。当时的通州:“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当时的淮河口:“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大运河成了它所流经地方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黄时鉴《元朝史话》


(1)结合所学,简析元朝改善“运河交通”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元朝运河发达的意义。
2022-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曾有记载,“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一舟数百人,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1987年,在广东省川山群岛阳江海域附近发现了“南海1号”古沉船,有人评价说该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
①经济重心南移
②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③辽、西夏兴起,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⑤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隆二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二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镇太重”指的是什么现象?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朝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2021-04-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

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江春铺网阔,夜晚鬻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59次组卷 | 4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届高三复习历史试题
9 . 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期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书”、“枢密院”、“三司”的长官称谓。
材料二

材料三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
材料四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五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令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