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廷进一步改善了南北之间的运河交通。民用的大部分粮食就靠商人从南方经大运河贩运而来。此外,商人们也通过大运河使南北的其他货物得以交流。另一方面,大运河的畅通也使元廷同南方的联系更加便利了。在大运河流经的地方,随着水运的发展,经济生活都比较活跃。当时的通州:“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当时的淮河口:“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大运河成了它所流经地方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黄时鉴《元朝史话》


(1)结合所学,简析元朝改善“运河交通”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元朝运河发达的意义。
2022-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25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3 .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隆二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二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方镇太重”指的是什么现象?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朝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2021-04-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摘编自《贡院乞逐路取人状》

欧阳修说:“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不问东西南北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殊不知天下至广,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

——摘编自《欧阳修集》

材料二 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等都不用,止存留诏诰章表,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

——摘编自《通制条格·科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和欧阳修有关科举考试之争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政府解决焦点问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和答题标准。
2020-11-2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

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江春铺网阔,夜晚鬻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
7 . 有学者在评价宋朝时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作为最高领导,看问题不免带有很大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行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宋代为了削弱相权,中央曾增设“参知政事”,同时设置枢密院、三司,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

——改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我国的四大发明,到宋代已全面成熟。……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来印刷佛经、书籍。宋时雕版印刷已十分精致,流传至今的许多精美的宋版书都是雕版印刷的。宋代印刷术上的更大成就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种印刷技术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然后把许多字固定在一铁板上,用来印刷,可反复使用,简便易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中央官制形成“三权鼎立”局面的表现,并分析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写出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及其年代(或年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的意义。
2019-04-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及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然就宋人孟元老所追忆之《东京梦华录》观之。则北宋盛行时之汴京市场形式已大改观:第一,随处皆有小卖行贩,交易并不限于市区。第二,随处街面,皆有商店酒楼旅舍瓦子(即戏场)之开设,场市分区之形式全不存在,第三,交市时间上之限制,亦不存在,每日自天未明至于深夜或竞通宵,皆有交市之行为。第四,商店之开设,交易之举行,虽脱离市区地域之限制,然常有多数同业商店及多数同业贾贩之交市,集合于特殊之街巷,或特殊便利之地点,称之为“行”或“市”。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三: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中央官制上“制约机制”、“设官分职”的具体措施。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汴京市场形式之大改观”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柳永词”的特点。并指出柳永的词属于哪一流派

2018-01-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热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