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我朝阁臣,只备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精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材料说明内阁的实质是(       
A.行使宰相的权力B.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C.是明朝祸乱的根源D.中枢秘书机构
2022-02-15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2022-02-02更新 | 564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朝宦官汪直统领西厂,每次出行,随从甚众。前呼后应、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监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议政功能开始丧失B.皇帝权力日渐衰落
C.中央运行机制发生异化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2-01-20更新 | 200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所示,蒙古各部经过休养生息,已成明朝边患。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寻衅发兵进攻大明,太监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段史实说明
A.宦官对皇权有重大影响B.明朝惨败导致土崩瓦解
C.明朝首都被瓦剌攻陷D.瓦剌占领大明大片领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万历《黄岩县志》中大致勾勒出明前期社会风貌:“自是以来,士皆激昂奋励,以礼义廉耻为先,以行俭名节为贵;婚嫁之择,必先门第,吊死庆生,敦尚礼节,修风淳俗,彬彬然矣。”这一追忆
A.真实再现明前期风俗淳厚B.表明察举制仍有相当影响
C.期盼建立理想的人间秩序D.说明心学深入到基层社会
2021-12-25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1-10-15更新 | 13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8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2023-02-23更新 | 137次组卷 | 61卷引用: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四月联考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中期以后,皇帝的命令需交由内阁转发,臣下的奏章需由内阁拟办,否则就是违制。没有上谕或奏章,内阁不能擅自出敕旨。这说明内阁(     
A.具有制度化的参与机务权B.平衡了君臣间的权力分配
C.是协助皇帝理政的正式机构D.在中枢系统中的地位上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