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待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嘉靖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阁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内阁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

——摘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衰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因此,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摘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2023-10-13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监察机构御史台,由御史大夫主管,御史台并不是专门的监察机构,仅为分权而设置。汉朝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除中央外,地方监察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地方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由此制定了被称为百代不易之良法的《刺史六条》。此外,汉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性的监察法规,即《监御史九条》。东汉时期首次出现了“专任弹劾”的专职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从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初步形成。

——摘编自杨联《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特征及启示》

材料二:权力的集中利于行政命令的发布与实施,但也可帮助官员与监察机构间构建信息壁垒。尤其在信息通讯技术欠发达的封建国家,实权官员极易利用权力优势要求治下官员瞒报税收、虚报灾情、抵抗监察。人治背景下,监察权来源于皇权,监察制度的良好运行寄希望于皇帝的贤明,使其极难成为具有公定力、稳定性的法治制度。本意为“为朕耳目”的地方提刑按察使有权监督、弹劾监察御史,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几乎没有提刑按察使弹劾监察御史的案例。明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迷恋炼道修玄,政事懈怠。到明中叶,随着监察官员威权日重,各种恶习也暴露出来,如攀结权贵、贪赃枉法……凌辱地方官吏,干扰地方行政。

——摘编自漆晨航《明代监察制度衰败成因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走向衰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_____和宰相,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置内阁
背景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_____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确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_____,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职责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_____
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
原因_____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_____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2022-10-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目的:加强________
②实施:________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____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置内阁
①背景:宰相废除后,________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________
②确立:________选拔一些________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________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________”,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③职责: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________意见,称为“________”。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________正式批复奏章,称为“________”。
④发展:明朝________,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________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
①原因:________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②权力:a.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________的权力;
b.负责提督________,控制________
c.对________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2022-08-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本人具有极强的政治野心,希望在其统治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以满足无限膨胀的权力欲望。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自商鞅变法后,秦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善于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崩离析、颠沛流离,人民渴望一种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政治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正合了时势的需要。

——摘编自胡学宇《集权主义以及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探》

材料二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三   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他们不仅“综理政务,统率百僚”,而且对皇帝也具有某种制衡的权力,因而皇帝有时也怕他们三分;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其初只备皇帝顾问,仁宣后虽说拥有主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所提出的意见能否实行,却最终取决于批红,况且其中还有很多是属于奉命票拟。因而阁臣的权力决非是法定的。实际上阁臣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也容易受到其它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同的皇帝,授予内阁权力的大小就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皇帝,阁权前后之变化有时也很大。

——摘编自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2023-1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的官僚体系内,有些是召自元朝归附的旧吏,元末时的官场贪污腐败之风和种种恶习随之袭来。朱元璋决心“革前元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洪武元年,朱元璋告诫来朝见的府州县官:“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胶人以肥己,尔等戒之。"在洪武朝陆续编定《大明律》和《大诰》,还先后颁布《祖训录》《臣戒录》《醒贪简要录》《为政要录》等敕令。他说:“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

——据周谷城《中国通史》、张丕显《论明初吏治改革》等整理

材料二   据《明史》记载:“凡三诰所列凌迟、枭示、种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数。”朱元璋还建立“皮场庙”,即在各府州县和卫所衙门左首,都设立一座庙宇,既用祭示土地神,又作为对贪腐官吏剥皮场所;他还“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洪武十八年(1385年),他亲自编定的《御制大诰》三篇颁示天下,其中多是重惩贪官污吏和豪强作恶的案例。他还规定,凡贪官恶吏,允许民将其“绑缚赴京治罪”。“其正官、首领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

——摘编自张丕显《论明初吏治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整顿吏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整顿吏治举措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正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观点①明代的中国,从元代脱身以后 其实并未出现新的活力,反而自固于空洞的天朝大国框架,放下了元代曾接触的各种外来文化,一味保守中国文化,并且基于防御的心态,一切定于一尊。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观点②晚明的大变局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激荡下逐渐显现……一个启蒙时代来临了。

——摘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为“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其核心主张,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若选择观点①请用明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若选择观点②则请用明代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9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朝的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南京),同年,明军攻入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①废除丞相:________为加强皇权,废除________,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设置内阁:________设立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________
内阁大学士拥有________之权,皇帝的正式批复称________
明朝中后期,有些内阁大学士权力增大。
③宦官专权:内廷宦官机构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_______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________,控制________,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精准突破】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比较相宰相制内阁制
相同点________
不同点职责________________
任免________________
权力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张居正改革
(1)背景:________
(2)内容:①政治:________
②经济:________
(3)影响:
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和。
②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官员的考核与监察
考核考满:对官员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考核。考核结果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京官六年一次的_________________,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监察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大臣奏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二)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平倭斗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况先后七次远航,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________九战九捷;与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①16C中期,________人获得在澳门居住权
②明末,_________________侵略台湾。
结果(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内陆边疆
地区措施(史实)影响
蒙古(鞑靼、瓦剌)________________
藏族地区________
东北地区________

明清易代
(1)清朝崛起:①16、17世纪,女真建州部首领________统一女真;
________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③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将女真改为满洲。
(2)明清易代: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攻入山海关,进占并迁都北京,逐渐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2022-10-3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9讲从明朝的建立至清朝中叶的鼎盛与危机(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论结合,论从中出”是历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有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东汉尚书台成为新的行政中枢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到宋朝发生了根本改变

D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