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云:“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生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回忆,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这些现象折射出(     
A.专制集权的强化B.印刷技术的提高
C.科举选官的完善D.世俗观念的盛行
2024-05-07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阁臣政治素养提升B.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内阁辅政趋向合法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3 .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2023-06-09更新 | 8315次组卷 | 4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江苏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初,设通政司负责拆分、整理、递交各类奏章,使奏章不经各部门审阅,直达皇帝;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反映了(     
A.通政司的法定地位大幅度下降B.密奏制度逐渐遭到了破坏
C.官僚机制运行受专制体制冲击D.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发展
2023-05-31更新 | 924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嘉靖三十五年(1556)春,掌吏部事大学士李本奉旨专行考察百官,但都察院却没有参与;1569年,大学士赵贞吉兼任都察院之时,阁臣高拱也在兼掌吏部。这种权力分工(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B.实现了中枢权力间的制衡
C.加剧了明代吏治的腐败D.使内阁成为法定中央机构
2023-05-12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7 . 明代,文官编织了名目繁多的社会关系网,并美其名曰“谊”,如“出生于一省一县,是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是为‘年谊’”,还有婚谊、恩师之谊等。“谊”现象的出现(     
A.易造成对专制皇权的威胁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推动了基层行政效率提升D.增强了领导阶层内部凝聚力
8 . 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     
A.权力机制失衡B.文官体制僵化
C.宦官集团膨胀D.官吏腐败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事件。本质上反映了(     
A.争权夺利的内讧B.政治腐败,肆意滥杀
C.削弱了明朝统治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022-09-25更新 | 534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江苏专用)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初,朱元璋规定:“内庭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君主专制逐渐衰落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
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