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初统治者大力倡导臣民阅读《汉书》,将《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上升到政治意义的经典;与此同时,将《汉书》中最重要的主角汉高祖刘邦神圣化,使刘邦的地位仅居于三皇五帝和三王之后。这些做法旨在(     
A.规范史学编纂活动B.构建政府统治权威
C.重振理学正统地位D.提升臣民文化素质
2 . 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明代乃以监察官员治天下”。如表所示为明代对科道官员选任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明代(     
时间内容
永乐年间明成祖曾谕,“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
正统初年颁布《宪纲》,始立新进初仕者不与科道之禁,认为“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以好恶为是非,甚至贪秽无籍”
成化年间著令:“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不得选任为科道监察官员)”
A.科道官员行政权力扩大B.官员监察制度成熟完备
C.科举取士标准趋于严格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
3 .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2023-06-09更新 | 8315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鄱阳湖之战是明朝奠定基业的决定性战役,对如表中此战的不同记述说法正确的是(        
文献记述出处作者
陈氏(陈友谅)之兵,曾经龙江、江州、湖广三处大败,善战者折损,却于湖潭荆襄等处征田夫市子,三丁抽一为军,号曰蓬合,且十人无一二惯战。……以故友谅战船皆不及上船之坚。《皇明纪事录》俞本(时为明太祖亲随)
(陈友谅)悉甲六十万,自武昌围洪都,楼船高数丈,皆丹漆,上下三级……围数百重。《明太祖实录》夏原吉等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修成
A.陈友谅势力远胜于朱元璋B.俞本所记不如明实录可靠
C.鄱阳湖之战结果存在分歧D.明实录存在着曲笔的缺陷
2023-05-21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这表明当时(       
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
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
7 . 明朝仁、宣帝赐印章于阁臣,独允许他们遇大事时印封密揭(秘奏),以便专呈御前议事,此谓“阁揭”,往往能得到皇帝的重视。据此可知,当时(     
A.阁臣遇事可临机裁决B.阁臣的地位有所上升
C.内阁拥有了行政大权D.阁揭的呈递频率颇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自明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这一变化旨在(     
A.提升内阁地位B.削弱六部职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助推君主集权
2023-04-23更新 | 550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君相矛盾凸显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
C.内阁权势膨胀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太祖编订《大诰》,宣布“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建文帝时下诏,官民犯罪一律“依《大明律》科断”,废除《大诰》。明成祖即位后为打击异己,恢复《大诰》,不久后又废止。《大诰》的兴废变化(     
A.印证了皇权高于一切B.说明了法治观念牢固
C.体现了中央集权重要D.反映了社会进步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