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2023-02-02更新 | 200次组卷 | 9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嘉靖时,严嵩当朝,擅揽官员选任黜陟之权,而李默不肯依附,严嵩恨之,遂授意赵文华及心腹言官诬奏李默“谤讪”皇上,李默因此被处死。由于此类事件甚多,以致明廷朝野形成“大臣唯惮言官能劾已而轻视诸司,言官为恃大臣能庇己而蔑视公论”的状况。这种现象会导致(     
A.相权膨胀能左右政治B.朋党政治扰乱朝纲
C.内阁权力冲击皇权D.阻断官员间信息畅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1-10-15更新 | 13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给事中仍属于言官,其主要职能是对六部官员进行弹劾,与唐宋时期御史的弹劾权略同。给事中品级不高,但权力极大,(明清)人数规模远在唐宋之上。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给事中
A.是皇帝控制臣僚的工具B.服务于削弱相权的需要
C.代表了监察制度的成熟D.能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6 .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2020-12-01更新 | 139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
2020-07-11更新 | 6148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秘密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宰相权力B.防止地方分裂
C.加强专制制度D.健全监察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0-07-09更新 | 12852次组卷 | 13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2020-05-28更新 | 1064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