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西航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远航,原因有以下数点: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外地理知识日渐丰富;明朝经济经过洪武年间的恢复和发展,为海外航行创造了物质条件;明太祖时国家初建,明成祖时则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招致朝贡。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尽管郑和的远航显示了水师的实力,但明朝的中国海疆还是逐渐发生了防卫问题。到16世纪,官方封禁海上外贸之际正是由日本、葡萄牙、荷兰、中国的商人与探险家构成的东亚海上共同体兴起之时。比如在理论上,与菲律宾的交往限于福州,与印度尼西亚的往来则限于广州。此外,比如日本使团10年不得超过1次,共两艘船,中国沿海的公开的和秘密的贸易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官方封禁了他们对利益的追求时,商人常常转为走私者。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历史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我国海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2023-01-30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成祖规定,“凡是来大明朝贡者,皆听其所为”,并用“免税”政策来吸引夷人来华;当然,组织船队远洋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若高度概括其目的,贴切的说法是(     
A.互通有无B.开疆拓土C.奴颜婢膝D.宣扬国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明史》说他“智勇有大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宣德五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由南京启航,于宣德八年(1433年)驰返刘家港。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大纲》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简表(部分)

次数时间所到国家(或地区)
第一次140512—14079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印尼爪哇)、旧港(今印尼巨港)、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锡兰山(今斯里兰卡)、苏门答刺、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等地。
第五次141712—14197奉命伴送15国使团返国,所到国家有占城、爪哇、满剌加、彭亨、锡兰山、柯枝、古里、忽鲁漠斯、阿丹(今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也门之亚丁)、刺撒(今亚丁附近)、木骨都束、麻林、卜刺哇等地。
第七次143112—14337所到国家有占城、满剌加、苏门答刺、逼罗、锡兰山、溜山、小葛兰、加异勒、柯枝、古里、忽鲁漠斯、天方、祖法儿、刺撒、阿丹、木骨都束、竹步(今非洲东海岸朱巴河一带)等地。

——整理自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编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成祖时期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七下西洋的国际意义。
2022-11-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唐一代,吐纳东西文化,兼容华风异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都很明显。在京都长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使得居民的衣饰、饮食、娱乐、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胡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大都会包含的气象,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貌。

——张兴胜《唐代长安的“胡化”风气》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屯门海战后南京兵仗局大规模仿造从葡萄牙缴获的佛郎机炮。

——摘编自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结合唐代佛教传播的史实,阐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海防的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并概括明朝统治者的应对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