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
168532第一次雅可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 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①处的主要事迹和②处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的原因。
2022-1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宫殿是建筑中的精品,它的修筑及留存,具有复杂的象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清朝的园林式皇宫。这座比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融合了很多蒙古西藏的民族风格,其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它兴建后,成为中国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据人民版《世界文化遗产》、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慈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颐和园。仅修筑德和园,就历时三年,耗费七十余万两银子。为了赶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竣工,德和园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可是战争的步伐迈得还要快些: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海战打响了。

关于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②宫殿修筑有利于巩固统治,也可能误国扰民。

——摘编自陈文海主编《世界文化遗产导论》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承德避暑山庄的功能。康熙帝为了团结蒙藏人民,采取了哪些“修得民心”的举措。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于哪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太和殿为例加以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4-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和康熙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著名帝王,他们重视民族文化问题,改革弊政,顺应人民和时代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的文化昌盛情况,认为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唐代的社会文化能条贯、折中前此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代中国的影响则主要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彪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陆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唐代是一个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蒙、藏地区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对不同的民族实施了不同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在东突厥地区唐太宗设置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写出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基本特点。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变。对该观点展开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20-11-1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

材料三   奴隶贩子把从各地绑架、诱拐或交易来的黑人押解到这里,男人、妇女和孩子分开关押,然后在院内进行买卖。成交的奴隶很快就会被买主装上贩奴船运走,从不耽搁。……正面底部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直通后门,后门外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手足被枷锁铐住的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因此,这座门又称作“不归之门”。

——《历史》选修6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2)阅读上述材料二,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3)指出材料三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
2020-06-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康熙和拿破仑都曾是本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天下地丁钱粮,自康熙五十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免一周,是率土黎庶(全国老百姓),普被恩泽。除将直隶等八省及山西等六省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一概蠲免(免除),历年旧欠钱粮,一并免征外,所有江苏等四省,除漕项外,康熙五十二年应征地亩银……俱著查明全免;历年旧欠银……亦并著免征,计三年之内,总蠲免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

——《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四

材料二   不容否认,拿破仑以制度创新、秩序和稳定为政策基点的内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他知道,法国要“统治全世界”,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等


(1)阅读材料一,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请你列举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论证他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制度创新”措施。为实施“第一个计划”和“第三个计划”,拿破仑又采取了哪些举措?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自称“我就是大革命”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0-11-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秦朝、唐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秦的统一正由以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另有秦较早“以牛田”,并修三大水利以促农业,为军事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统一后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

——摘编自《战国策》《过秦论》《国史大纲》等

材料二:李唐起自西隆,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亭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康熙时期,他实行“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他曾说:“朕承丕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他认为处理民族关系关键在于收拾人心,加强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向心力,他说:“天下事最可忧者,不在今日盗贼水旱,而在今日之人心”。由此可知康熙认为光靠武力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定而已,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采取整饬人心,增强满族的向心力,才能确保国家长久的繁荣兴盛,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改善满汉关系。

——《试论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提炼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使统一巩固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
(3)阅读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康熙是如何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概述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2020-01-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天下和为一家”。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那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东南亚地区、以天竺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清朝皇帝针对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他是满人的族长、汉人的皇帝、蒙古的可汗、藏喇嘛教的保护者,在蒙、藏信奉的黄教中,皇帝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一统治秩序从结构上具有某种“贵族联盟”特色:满、蒙、藏贵族结成某种联盟关系,同时吸纳汉族和穆斯林政治精英。皇帝是实行郡县制的中国内地与实行多种多样封建制度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枢纽所在。在内地,皇帝依靠官僚制度进行比较精细的治理,但在亚洲内陆边疆地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系统的官僚制度,而只能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现“羁縻”。

——章永乐《旧邦新造》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帝国的“统治秩序在结构上”的特色。结合所学,简述康熙对蒙古地区实行“羁縻”的具体措施。
2020-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二 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的理由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加试题】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