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51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初,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进行全国性实地测量,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廓,均收入图中,即《皇舆全览图》。康熙帝此举
A.体现了清朝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加速了中国传统科技的转型
C.适应了巩固大一统国家的需要D.旨在推动西方科技在华传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成功去世后,郑经袭承王位,他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背叛了其父的立场。清政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郑经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作出过重大的让步,但郑经在其要求得到满足后,却一再横生枝节,制造新的障碍。郑经倒行逆施,参加了三藩之乱,给两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致其众叛亲离。康熙亲政前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对台湾采取招抚政策,善待郑氏归诚者。施琅向康熙密陈攻台方略,分析攻台的重要性,从选将、练兵、筹饷、制器、造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办法,又从守土、赋税、边防、后患等方面深入分析,得到皇帝的赞赏。郑经去逝后,台湾内部纷争不断,加之干旱等原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平定三藩之乱后,大陆社会安定繁荣,康熙帝得知郑经病逝的消息,即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姚启圣督运粮饷,武力攻台。膨湖之战后,军前议和,郑克塽投降。台湾解放后,清廷大臣对台湾的弃留,有明显的分歧,关键时刻,康熙帝一锤定音:“台湾弃留,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于是,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结束了台湾长期孤悬海外的局面。

——摘编自王政尧《简论清初收复台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康熙帝决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放台湾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殿试制策中,康熙帝明确表示欲探究理、数之“奥旨”,迫切需要“得而详之”。耶稣会士白晋曾有记载:“康熙皇帝终于摆脱战乱,顺利地与俄国人缔结了和约。这样一来,中国人,不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都过着长期的和平生活。因此,康熙皇帝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研究西洋科学。”但很显然,在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士人中难觅精通数学的人才。材料反映了康熙帝时期
A.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协助治理
B.意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而力求改革
C.被选拔的士人缺乏研究和创造意识
D.实行“一体贸易”有利于中西交流
2021-05-1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八月乙未,上巡幸塞外,驻跸乌喇岱,谕扈从诸臣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下列各项中,体现“施恩于喀尔喀”的是
①多伦会盟②改土归流③征讨噶尔丹④重建布达拉宫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康熙下令:“今罗刹复……城盘踞,若不速行捕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其令将军萨布素……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边城以战。“此战的胜利
A.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的通道B.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C.助推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D.使喀尔喀蒙古贵族臣服
7 . 我国今天的版图,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与康熙帝的大一统的民族政策,怀柔开明大度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的信任及使用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民族政策。下列中关于康熙帝民族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B.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C.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创新D.有效的维护了国家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熙帝以“除恶务尽”的气魄,调兵十万,分左中右三路,亲率中路夹击噶尔丹,终于将其击溃的战役发生于下图哪一处?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台湾历史纲要》中记载,“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据此可知,康熙帝
A.重视对台湾的思想政治控制B.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C.以崇儒尊孔拉拢台湾的上层D.挑选全国儒学精英支援台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
2020-07-12更新 | 221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