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0年,福建官员杨捷等人为缓解百姓生活压力、防止敌对情绪再次高涨,上琉请求开海贸易,同年,金门、厦门、铜山、海坛四岛率先开海,之后整个海禁政策随之松动。1683年,郑氏反清力量覆灭,1684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大量中国商船出海贸易,海外商船也纷纷来华,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中外交往也随之增多,清朝国力进一步提高。

材料二   1684年海禁政策废除后,众多沿海华人到东南亚的吕宋、马六甲等地进行贸易,并逐渐定居于此,这些海外华人中包括部分明末反清移民和从台湾出逃的郑氏后人。康熙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逐步禁止内地人民前往南洋。1717南洋禁海令出台,禁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前往东南亚、南亚等南洋海域进行贸易。

——以上均摘编自王玉婷《康熙年间的海禁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废除海禁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熙帝时期海外政策变化的认识。
2 .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康熙下令:“今罗刹复……城盘踞,若不速行捕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其令将军萨布素……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边城以战。“此战的胜利
A.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的通道B.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C.助推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D.使喀尔喀蒙古贵族臣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康熙帝看来,不只是满汉军民·天下的子民皆为一体,满族与国内的各个民族都属于同一个国家,都是同一个种族,都是他恩抚的对象,即“满汉一家。中外一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在对待汉族官员上。康熙对满汉官员的品级进行了调整,并对吏部强调:“满汉大小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划一。”为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入仕做官,1678年,康熙开设博学鸿儒科。为加强满蒙关系,1691年,康熙率领八旗王公大臣与蒙古各部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此外,康熙在位期间,共将三名和硕公主嫁给蒙古王公,宗室王公之女也有不少嫁给蒙古贵族。但是,为防止其他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和汉族的过多交流。康熙严令禁止汉族到蒙古族地区开荒种地,严厉禁止汉蒙两族之间通婚。总之·虽然康熙的民族关系思想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发展。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陈铭浩《康熙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熙帝的“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思想。
2021-01-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74年应靖南王耿精忠之约,台湾郑氏集团进犯大陆,占闽、粤七府之地
1678年康熙下旨:“郑逆仍踞厦门,宜申海禁,以绝乱萌”
1683年郑氏“欲削发称臣,仍居台湾”,施琅表示:“今门户(澎湖)已破,……果有真心,(应)将台湾人民、土地悉入版图,候旨定夺。”
康熙谕旨:“下诏招降”,清军“至台湾”,郑克塽等“望阙叩头谢恩”
1684年康熙谕旨“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A.康熙时期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B.收复台湾推动了“三藩之乱”的解决
C.清廷“战抚并用”完成了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D.收复台湾后清廷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2020-08-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六八一年,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全部平定,从这时起,清政府即着手全面加强东北边防,储备粮食,建筑仓库,增造运输船和战舰,设立驿站系统;开辟沟通辽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通干线,并在瑷珲、呼玛尔和额苏里等地建立木城,置兵屯守,以防止沙俄的进一步入侵。康熙帝于一六八二年春亲自出巡东北,视察了盛京和吉林乌喇等地的防务,准备抗击沙俄侵略军。

——《非创以兵威则罔知惩畏:正义的雅克萨攻城战》

材料二   一六八一和一六八二年,中国两次派遣使者到尼布楚,要求举行谈判,同时派人赴雅克萨投书,谴责该地俄人的残暴行为,并要求他们撤回本国。每当俄国人被俘,中国人总是友善地对待他们,遣送他们回国,有时让他们捎去致俄方的信件。但呒论是这些善意的行为也好,恳请也好,或者致莫斯科的信件也好,都不曾得到使人满意的结果。

——戈尔德《俄国在太平洋的扩张(1641一1850)》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统治面临哪些问题?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清政府在处理中俄关系问题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中反映的事件谈谈你对康熙帝的认识。
2020-02-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 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