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面对“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悲剧,龚自珍发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的感叹,由此可知清朝(     
A.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完全剥夺言论自由
C.远远落后汉朝D.社会动荡不安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练考(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政治认同B.促进民族交融C.恢复儒学正统D.倡导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的议复档数量不菲,时间贯穿军机处存在的始终,其形成环节如下图所示:议复奏折记录了军机大臣围绕奏折进行讨论所拿出的处理意见;“议复定议”是皇帝允准、批示后由军机处抄发至相关部门的意见;议复档则是收录于军机处的档案。这体现了军机处(       

A.有官无吏的用人特征B.对中枢决策权的掌控
C.相对民主的决策机制D.作为秘书机构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代公文书初沿明制,分题本与奏本二种。地方大小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用印,后者不用印。康熙皇帝为了广耳目,防泄密,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折,差人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康熙的做法(     
A.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B.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C.强化了君主对政务的控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4-04-05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蓝鼎元(1678—1732年),字玉霖,福建漳浦县人,历任广东普宁知县、广州知府和内阁一统志馆编修等。1721年,清廷讨论准备把台湾镇总兵迁移到澎湖。蓝鼎元上书说:“台湾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巨,其地外则日本、琉球、吕宋、噶啰吧、暹罗、西洋荷兰诸番,一苇可杭;内则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辽阳,不啻同室而居,非若寻常岛屿郡邑介在可有可无间。”清初,虽在台湾设置府县,但认为台湾是海外孤悬之地,不宜“辟地以聚民”。蓝鼎元上书主张鼓励携眷入台,消除单身青壮年给社会的压力;同时从大陆获得大量劳动力,便于台湾的开发。蓝鼎元根据台湾社会的特点,提出广设义学,设立“讲约”;提倡节俭,力禁豪奢;主张严禁鸦片、赌博。当时台湾还生活着土著民族“番人”,蓝鼎元主张严禁“社商”、“通事”欺压盘剥番民,主张减轻番民的徭役、兵役,加速开辟番地,使番民成为清朝的子民。

——摘编自赵靖《简论蓝鼎元的经济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鼎元经营台湾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蓝鼎元经营台湾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康熙49-51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2024-02-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礼记·王制》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所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台湾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
2024-02-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A.保障了地方吏治清明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D.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2024-01-30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控制严密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意在消除“华夷之辨”
2024-01-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明朝土司制度与羁縻政策的区别在于由松散的统治变为严格的控制;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土司制度均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加强了对鄂西民族地区的控制。鄂西土司制度随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而消亡。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分析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的羁縻政策与元明的土司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作用。
2024-01-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