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执政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清明、富裕、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号,下列的盛世、治世与其出现的背景匹配正确的是(     
A东汉初年统治者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光武中兴
B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开元盛世
C元世祖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大定之治
D康熙、顺治、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康乾盛世
A.AB.BC.CD.D
2 . 下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统治危机逐渐显现D.国家的巩固与统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给中原王朝的治理造成很大困难。由于西北与京师长安的唇亡齿寒的关系,故历代中原王朝总是小心翼翼地治理。隋唐时浓厚的胡汉交融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弱化了夷狄观念。唐高祖即位后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王红武《隋唐西北羁縻制研究》

材料二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在西北地区实行的民族管理政策,并归纳影响该政策制定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统治者在西北还实行过哪些政策或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藏地区的管理为例,谈谈你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基本原则的认识并以史实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下·浙江湖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册封达赖和班禅B.设立盟、旗两级单位C.推行猛安谋克制度D.设立澎湖巡检司
6 . 清朝军机处下达的文件,一般都只能以传达皇帝谕旨的形式交各衙门办理;军机处官员在入值时,不得与别衙门的官员交接来往。这说明军机处(     
A.职权的临时性B.不是正式的国家行政机构
C.权力受到限制D.独立完成皇帝布置的政务
2023-12-3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2023届高三2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清代洋船在广州的贸易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分析图表,正确的是(       
年份洋船数税银
175427艘52万两
179083艘110万两
1839200艘180万两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广州税银变化与闭关政策有关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火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材料三   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注重在边疆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且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况其核心观点。结合汉、唐和清朝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如何行使对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提炼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2023-12-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乾隆时期,英国派出使团来华,希望扩大贸易、曾开通商口岸,乾隆在写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由此无法推知的是(     
A.当时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活跃B.体现清朝天朝上国盲目自大心态
C.传统华夷观念已退出历史舞台D.清朝外交政策无法顺应世界潮流
2023-1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销,是行省由临时派遣机构向地方最高官府演变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起源与演化述论》

材料三

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
①________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②________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距省城福州府五百四十里,又水程一十一更。
③________康熙二十八年,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签订了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1)材料一中三图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的截图,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职能及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度设立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说明其影响。
2023-1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