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2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王夫之要求“不以天下私一人”,黄宗羲也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反对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针对程朱理学派的“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心本论”,黄宗羲开宗明义地提出了“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的宇宙论命题,认为充塞宇宙天地、贯通历史古今的,都是“气”。这表明黄宗羲
A.从经世致用角度批判传统理学B.科学解释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C.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思维D.拉开了晚明思想解放运动序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据此可知,黄宗羲
A.抨击君主专制B.认为分封强于郡县
C.主张工商皆本D.反对加强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工商皆本”B.“经世致用”
C.“君主是天下之大害”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宗羲认为,皇帝只是受天委托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私人所有,臣子也不是皇帝的奴仆,群臣是治国的工作队伍。据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
A.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颠覆了“君权神授”观念
C.推动了文官政治确立D.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推动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治国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理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8 . 针对统治者暴政,孟子指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而黄宗羲则指出,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敞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据此可知,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发展体现在
A.突出了对个别暴君的抨击B.明确了推翻君主制度的方案
C.超越了对君主个体的批判D.突破了儒家人本思想的窠臼
9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下列古代思想家与他有类似思想的是
A.黄宗羲B.韩非C.程颢D.朱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部书籍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论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