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2020-10-27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判断题专项训练:必修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020-10-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日测试第十三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2020-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20-10-14更新 | 30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鄢陵县第一高中高二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5 . 王夫之在评论北魏孝文帝时说:有王者起,斟酌腹里边方、山泽肥瘠、民人众寡、风俗淳顽,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陈之,公卿、有司不能搬用“周礼之制”,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应当
A.以德治国,教化民众B.限制君权,通经致用
C.因地制宜,实事求是D.立足生产,整顿吏治
6 . 明末,王夫之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由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B.以史学研究取代儒家经学
C.全面如实记录历史事实D.历史记录应关注底层群众
7 . 王夫之按当时科学发展水平,举例论证“气”的永恒不灭性,认为这种永恒无限的“气”乃是一种实体,并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充满两间,皆一实之府”等命题,力图对物质世界最根本的属性进行更高的哲学抽象。此认识论
A.开始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B.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C.批判了理学唯心主义观点D.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明清之际,顾炎武 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抨击孤秦陋宋。材料意在说明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020-07-16更新 | 565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2020-06-20更新 | 1184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认为诸文明“ 衰旺彼此迭相易”。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 中国之天下。”王夫之的这一观点
A.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B.推动了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