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一现象表明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2020-05-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高考2017届大联考信息卷(1)文综历史试题
2 . 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的现象。这表明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D.新型经营方式已出现
2020-05-01更新 | 24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020-05-01更新 | 374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0年江苏南京六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4-27更新 | 19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2020-04-13更新 | 101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2020-03-07更新 | 640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1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高三期中联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8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0年江苏南京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这一现象
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
A.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