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0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骑竹马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儿童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下图是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骑竹马》画像砖石。该图体现了(     

A.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胡汉民众的生活存在差异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2022-07-06更新 | 267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3 . 京剧脸谱“取其形,摄其魂”,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2021-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代流行一种以“钟馗出行”为题材的绘画,大多出自文士之手。画面除了钟馗外,都有一个由鬼卒组成的行列,有的还包括音乐、杂耍等表演。既夸张怪诞,又诙谐幽默(如下图)。影响此绘画题材流行的因素有

①元代的政治统一   ②城市生活繁荣   ③文人对现实不满   ④戏曲发展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1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政先生在《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就中国传统戏曲而言,尽管在传统社会里也曾有文人把儒家‘文以载道’的传统引进戏曲,借高台以施教化,但这种教化首先也还得服从于戏曲的娱乐和审美。”材料说明,古代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进行社会教化B.丰富文化生活
C.宣传儒家思想D.增长百姓知识
6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B.已成为“百戏之祖”
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2020-03-27更新 | 21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明初杂剧除继承元杂剧的基本形式外,也以民间演出为主。到永乐年间,杂剧演出引起朝廷重视,政府的干预限制,使得杂剧以教化戏和神仙戏为主,并逐渐出现在皇室权贵文人活动中。该变化反映出杂剧
A.继续为官方正统戏曲B.进入雅文化的行列
C.退出了民间表演舞台D.是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0-02-16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据考证,“乾隆中叶以后,扬州闻名的戏班一半以上是徽商的家班”,徽商常以自家戏班联络地方官员和乡绅。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徽商江鹤亭组织“三庆班”,进京祝寿,开“四大徽班进京”之先河。这表明
A.古代戏曲技艺传播甚广B.京剧吸收元曲戏曲元素
C.商业发展助力艺术交流D.家班符合士大夫的品味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10 . 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
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