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前期的宫廷乐,既有融合吴楚之音、周齐旧乐,斟酌南北而形成的《大唐雅乐》,又有“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的《秦王破阵乐》。这反映出
A.音乐风格趋于统一B.内宫奢靡歌舞升平
C.文武并举宜威天下D.地域文化交汇融合
2022-03-11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展现了唐代舞者表演胡旋舞的画面。其舞者身披璎珞,下着裙裤和托锦带,身体翩跹,于小圆毯上打胡旋。白居易有诗云:“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胡旋舞可以用来说明
A.西域文明与儒家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统一D.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融
2022-03-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传家先生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用六个诗句来概括:“其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二、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其四、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六、春在溪头荞菜花”,其中“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       
A.先秦的歌舞和傩戏B.宋代南戏广泛传播
C.元代杂剧的繁荣D.清代中期京剧形成
2022-0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2-02-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7 . 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京剧B.昆曲C.秦腔D.杂剧
8 . 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9 . 京剧《三结义》讲述了关羽因蒲州恶霸熊虎勾结县令强占民女张弯姣,心怀不平在公堂上杀死熊虎及县令逃走,后经观音点化清泉为关羽洗面,之后又与志趣相投的张飞和刘备在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三结义》将民间传说融入其中,呈现出民间传说与经典相整合的艺术特征。材料可用于说明
A.戏剧艺术的雅俗共赏特征B.文艺发展的世俗化趋势
C.戏剧表演形式的承续创新D.清代思想专制逐渐加强
10 . 中国戏剧脸谱是戏曲人物造型手段的一种,是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化妆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年龄和忠、奸、善、恶等直观的信息。由此可见,中国戏剧脸谱
A.折射出主流价值意识B.提升了观剧视觉享受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寄寓了一定道德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