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