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史书记载,明清政府皆会向商人出卖一些功名、政治利益甚至官职,以调动商人向政府输送所需的资源,一般称为捐纳。明代捐纳主要在特殊情况下实行,清代捐纳则常态化。据此可知,明清捐纳
A.构成了商人与政府的交换性纽带关系B.表达出商人独立政治的诉求
C.扭转了封建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D.体现官商合流局面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金银比价一直高于欧洲,明初大概是1:6,随后到1:8,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据学者全汉舁估算,1700—1830年间输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为6亿元,折合约4.3亿两。据此推知
A.金银套利是白银输华的主要途径
B.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C.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
D.白银输入将加速中国经济货币化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
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发展需要B.流民问题得到解决
C.户籍管理制度松弛D.国家人口数量激增
6 . 明清商人往往采取“合伙”、委托资本(把资金委托给有商业才能且值得信赖的人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同乡等)提供资本等方式进行筹资活动。这些筹资方式
A.推动了商帮的形成与发展B.促使股份制企业出现
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D.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020-01-20更新 | 638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7 . “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已被完全抛弃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 明政府规定有地 5 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 衣料。18 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 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 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 人的衣料,18 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 世纪 20 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 贸易。19 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 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 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 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 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 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
2019-10-25更新 | 32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出现大量“商书”,如明代壮游子《水陆路程》、清代崔亭子《路程要览》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并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据此可知当时
A.重农抑商逐渐松弛
B.国内市场开始形成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019-08-19更新 | 12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