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然则尊令长(县令)之秩(品级),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世袭)之奖,……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由此可见,顾炎武主张
A.贯彻经世致用思想B.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力
C.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2 . 有思想家揭露道学家是伪君子,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该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是
A.“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