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王夫之说:“治天下以道,未闻以法也。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A.认识到法治的危害性B.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C.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D.倡导君主私天下观念
2022-01-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C.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D.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021-12-01更新 | 279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态;动、静是相互包涵、互相转化的关系。这一认识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丰富了传统的唯心理论D.开启了近代人们思维方法
2021-10-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清代思想家戴震认为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化道行,生生不息,也就是“通”或者“理”,气是“道之实体”:与戴震所持观点相近的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夫之C.王阳明D.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B.实行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发挥市场作用保持物价平稳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斥责不知礼义的老百姓为禽兽,痛恨李贽提出的个性解放。但同时他也认为:社会是发展的,存在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思想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诉求B.与李贽相比有退步性
C.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夫之认为,并不存在包容“气”(物质)的虚空,而是虚空本身即是“气”的一部分,一切不过是“气”显隐状态的区别,一物之生是“气聚”,一物之亡是“气散”。王夫之这一思想
A.继承了朱熹的世界观B.是新生产关系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体现了人类的理性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地之化日新”
2021-06-15更新 | 4295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