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康熙末年到嘉庆五年,昆曲演出有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达官贵人的“家班”渐次减少而民间职业戏班大量增多。戏院兴起,观众买票看戏,演出有了固定场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昆曲艺术的不断创新
C.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D.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2 . 如图为按年代绘制的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图中1和2应按顺序填写
A.毕昇活字印刷术王羲之《兰亭序》B.诗歌发展黄金期文人画繁荣期
C.蔡伦改进造纸术关汉卿《窦娥冤》D.四大名著已问世戏曲艺术成熟
2020-07-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3 .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由此可知
A.京剧由徽剧汉剧合并而成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
C.京剧形成于乾隆五十五年D.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4 .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中国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二上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D.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6 .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京剧C.宋词D.传奇
2019-01-30更新 | 37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沭阳县高二下期中调研历史试卷
7 . 在京剧里,曹操被普遍认为是“奸臣”,他的脸谱通常被勾成白色,加枣核眉、三角眼;也有艺术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改勾为剑眉、凤眼, 使他的脸谱具有了“两面派”的功能——待人接物时一团和气,施计害人时阴险可怕。由此可见京剧脸谱
A.其创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B.其表现内容遵循历史事实
C.被赋予了道德评价的功能D.重个人审美而轻集体审美
8 .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草书
D.京剧
2018-01-02更新 | 168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2016-12-1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四)历史试卷
10 . 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